湖北日报讯(记者海冰、通讯员高一致)8月9日上午金投策略,《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在北京举行。《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关于简牍重要性讲话之后全国率先问世的考古出土简牍整理研究成果。
《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主编罗运兵,副主编史德勇、凡国栋;图书为8开本,分上、下两册,装函套。上册(上编)对周家寨墓地的21座汉墓进行了全面报道;下册(下编)则整理公布了M8出土的全部简牍内容,含《日书》《文书》《告地书》《签牌》。
该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随州周家寨墓地发掘报告”(编号17BKG029)的结项成果,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发布的“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第一批重点出版项目名录当中,并得到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
活动现场,简牍发掘、整理、出版团队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多位专家济济一堂,对《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的整理与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如中国秦汉史研究专家王子今教授所言:“周家寨简牍是西汉早期历史的重要记录,它的科学整理与完整公布,将把秦汉社会史、数术史研究推向新的纵深。”
金投策略
与会专家认为,湖北历年共出土战国楚简、秦汉至六朝简牍3.5万余枚,具有数量批次众多、时代序列完备、文本内涵丰富的显著特点,因此是简牍的出土重地、保护要地和研究高地。
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时指出:“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要不断通过考古发掘,为国家历史提供更多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2025年3月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联合制定《湖北出土简牍整理出版工作方案》,《湖北出土简牍集成》项目得以立项。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透露,2025年正值湖北江陵望山楚简出土60周年、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50周年,湖北将举办“睡虎地秦简出土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
【延伸阅读】
“随州日书双璧”意义重大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 通讯员 高一致
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进一步从术数史、风俗史、社会史等角度展现西汉时期的社会细节。
《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主编、考古项目负责人罗运兵介绍,2000年,位于湖北随州西北郊的孔家坡墓地M8曾出土一批西汉前期《日书》。2014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名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与之毗邻的周家寨墓地发掘清理20余座墓葬,其中M8再次出土一批西汉前期《日书》以及一枚记载桃侯国内容的纪年木牍《告地书》等。这两批年代、内容都非常接近的《日书》出土于同一墓群尚属全国孤例,堪称“随州日书双璧”。
随州周家寨汉墓年代跨度为西汉早期后段到西汉中期,据出土的《告地书》木牍文字分析,周家寨墓地应与西汉桃侯国的公共墓地有关,M8墓主人为桃侯国都乡下辖之高里人,其爵为公乘(第八级爵)。M8下葬年代、墓主身份明确,对于构建江汉地区乃至全国汉代考古年代序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关桃侯国的记载确认汉代随州境内存在桃侯国的这一事实,可补史载之不足,有助于认识该地区在西汉时期的行政区划,对研究西汉侯国地理制度及其历史演变大有裨益。
简牍主体内容为《日书》,经缀合、编连后总数为502枚。可分为78篇,其中57篇为原有篇题,涉及古人社会生活与信仰方面的宜忌与选择。
专家认为,周家寨汉墓出土简牍保存良好,内容丰富金投策略,书法精美,学术价值重大,是我国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简牍文献的又一次重要收获。这批出土材料不仅填补了西汉桃侯国历史的空白,更以丰富的《日书》内容再现了汉代人的朴素信仰与日常生活。其学术价值将持续发酵,有望成为未来秦汉历史特别是数术史、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基石。
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